2021-06-11 09:24:00 作者:陈太安 来源:宣传部 浏览数:0
2009年12月30日,由青岛农业大学与东营市合作共建的“东营青农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综合利用及生态农业研究中心”隆重举行揭牌仪式,青岛农业大学副校长宋希云与利津县委副书记胡永亮共同为中心揭牌。校长李宝笃、东营市副市长李金昆等出席仪式。
李宝笃校长在揭牌仪式上发表讲话。他说,校地合作、产学研结合,是现代高等教育的显著特征之一。地方政府汇集了大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信息,是推动科技创新的指导力量;高校聚集着大批人才,具有优良的教学科研条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加强高校与地方的合作,实现校地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是实现高校教育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李宝笃回顾了我校多年来与东营市的友好合作历程。他指出,“东营青农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综合利用及生态农业研究中心”的建立,是双方合作的又一重要成果。中心将以服务社会、服务地方为目标,依托学校的人才技术支持,积极创新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综合利用及生态农业发展技术,以推广示范区为中心辐射带动整个东营市,为地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有效的技术途径,为东营市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品牌农业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我校2008年与东营市利津县达成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目前已成功共建了“青岛农业大学黄河三角洲重盐碱地改良及生态农业试验工作站”和“青岛农业大学研究生工作站”。一年来学校投资启动的盐碱地改良高产栽培技术、盐碱地工厂化育苗技术、盐碱地绿化植物筛选、台田池塘水产养殖模式、耐盐经济作物筛选等领域的研究课题进展顺利,已取得阶段性成功。
“青农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综合利用及生态农业研究中心”是由我校与山东丰源食用菌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利津田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联合建设的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我校参与中心建设的多位专家,目前已承担1项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及盐碱地综合改良、耐盐碱植物选育、绿色无公害蔬菜培育等多项课题;组织开展了多功能保水剂、盐碱地改良剂、微生物菌肥等农业高新技术产品应用示范。
揭牌仪式上,副校长宋希云被聘为“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特聘顾问”,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崔德杰教授被聘为“东营市下派帮扶工作科技顾问”。
成立仪式在利津县举行,东营市政府、科技局、农业局、利津县以及我校有关专家参加揭牌仪式。仪式结束后,与会领导和专家参观了中心办公室、实验室,以及利津县汀罗镇毛坨村食用菌生产基地。
Copyright 2008 青岛农业大学版权所有 Ver 6.5 鲁ICP备1302853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104号
地址:  邮编:266109  电话:   站长统计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