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6 08:34:15 浏览数:0
以黄河三角洲丰富的农业固体废弃物资源为基质,利用生物纳米膜堆肥工艺进行好氧发酵, 通过工艺参数优化、微生物种群定向富集培养、营养元素转化定向调控等措施生产盐碱地专用有机肥料;同时研究有机肥料营养元素赋存特性和其盐碱土壤中迁移、吸收、转化、释放等过程的相关性,研发可高效促进盐碱土壤提质增效的绿色、低碳技术。
一、团队介绍
团队负责人: 张国栋
团队成员:焦燕,李赟,李姗姗,焦博,张亚茹,高洁,闫多森,许淑妮
二、研究进展
1、通过对生物纳米膜改性和发酵过程定向调控和工艺优化,在15-18天内,顺利将养殖粪便、秸秆、尾菜等混合原料转化为盐碱地专用有机肥,成肥腐熟度高,腐植酸、氮、磷等元素含量高出传统发酵模式30%以上,实现了有机肥低成本、智能化、绿色低碳生产。
2、将生物纳米膜好氧发酵、厌氧产沼气、和菌藻共生废水处理三套体系进行了有机融合, 研发出养殖粪污一体化低碳绿色处理技术,通过菌藻共生系统实现了63%以上温室气体的回收, 节省电能42%,并且每立方米反应器一天约产生0.5-1.2千克的藻类生物质可用于饲料添加剂;
3、通过分析研究有机肥特性、农艺措施、土壤性质变化三者间的构效关系,找到了盐碱地土壤提质增效的可行性系统性措施,清晰了盐碱地高效利用过程中的生态复杂性,以碳元素为类,专用有机肥施用后,配合得当的灌溉、种植、覆膜等措施,可以将土壤固碳效率提高4倍以上,固碳0.06-0.1吨/亩.a,同时耕地在营养成分提升、种微量元素增加、降低盐碱、节水方面均有优异表现。
三、研究展望
1、继续进行生物纳米膜好氧发酵工艺优化,实现发酵过程数字化定向调控;
2、继续进行有机肥促进盐碱地土壤提质增效的微生态机制研究,寻找相关调控策略。
Copyright 2008 青岛农业大学版权所有 Ver 6.5 鲁ICP备1302853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104号
地址:  邮编:266109  电话:   站长统计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