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8 09:17:20 浏览数:0
针对盐碱地主粮及特色杂粮过度加工而带来的粮食浪费及营养损失严重的问题,以及传统米面制品由于缺乏有关其品质形成与调控的理论基础研究而使其生产过程和品质的调控存在一定盲目性、工业化程度不高等产业瓶颈问题。从延长产业链角度,开发具有功能特性的主食产品等, 提高其使用价值,拓宽盐碱地粮食作物的利用领域,推动产业技术升级。
一、团队介绍
团队负责人:孙庆杰
团队成员:秦洋、姬娜、代蕾、董绪燕、王燕斐、李曼、高琳、李明举、杨璐、张照
二、研究进展
1、系统研究盐碱地马铃薯、玉米、小麦、藜麦的品质特性,包括可溶性蛋白、淀粉、氨基酸、还原糖、VC等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氮、磷钾含量)等组分的得率及各组分的理化特性;
2、采用超微粉碎、低速碾压低温制粉等关键技术,开发了马铃薯、小麦、藜麦全粉等3款产品;调控马铃薯等核心加工工艺参数,结合物理包埋、分离重组等关键技术,开发粉条、低GI面条和馒头等功能型健康主食3款。
3、解决了高占比(40~50%)全粉在压缩饼干生产中面团不易成型烘焙、用油较多等问题,通过能量与营养素均衡配比,研发芝麻、坚果等不同口味的全营养型马铃薯全粉压缩饼干。
三、研究展望
继续攻克盐碱地营养主食及休闲食品加工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工作;营养主食及休闲食品加工等关键技术可在当地及周边地区谷物加工企业进行推广应用,带动农民增收和就业。
Copyright 2008 青岛农业大学版权所有 Ver 6.5 鲁ICP备1302853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104号
地址:  邮编:266109  电话:   站长统计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