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3 09:34:11 浏览数:0
针对盐碱地梨产业发展和升级难题,创立“三选一繁”精准高效育种技术体系,缩短育种进程,选育耐盐碱梨砧木和优质新品种,并配套生态高质量栽培技术,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一、团队介绍
团队负责人:李鼎立
团队成员:王然、杨英杰、刘建龙、崔振华、马春晖、宋健坤、梁成林、吴礽超
二、研究进展
建立了首个梨砧木种质资源圃,构建了梨砧木抗逆性评价技术体系;创新种质创制技术,率先建立了亚洲梨高效遗传转化再生体系和“三选一繁”育种技术体系,创制种质1500余份,培育梨耐盐碱砧木和矮化砧木各1个。 构建了系统的种间远缘杂交育种技术,8个品种通过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或获得林木良种证书,6个品种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 首次创建了梨砧木工厂化育苗技术体系,填补了国内空白;创建了梨宽行矮化密植栽培技术,集成了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并在国内进行是示范推广。
三、研究展望
1、梨耐盐碱、矮化砧木与优质品种资源的收集与评价,选育耐盐碱、矮化砧木,与优质高效轻简化栽培梨品种。
2、研究关键性状表型鉴定评价技术,探索基因型-表型(G-P)关联数据在梨育种和生产上的应用。
3、研究盐碱地现代化种苗繁育与建园技术,提升建园质量与促进梨产业升级。
4、新品种、新技术示范与推广,助推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Copyright 2008 青岛农业大学版权所有 Ver 6.5 鲁ICP备1302853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104号
地址:  邮编:266109  电话:   站长统计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