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研究院概况
    •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农业研究院简介
    • 历史沿革
  • 新闻动态
  • 专家简介
    • 耐盐碱新种质选育
    • 盐碱地土壤提质增效
    • 盐碱地高效智慧种植
    • 盐碱地农田生态维护
    • 盐碱地农产品品质分析与加工
  • 智慧园区
    • 盐碱地农田绿色防控
    • 盐碱地水盐肥动态长期监测
    • 盐碱地育种
    • 盐碱地作物智慧种植
  • 科研团队
    • 耐盐碱新种质选育
    • 盐碱地土壤提质增效
    • 盐碱地高效智慧种植
    • 盐碱地农田生态维护
    • 盐碱地农产品品质分析与加工
  • 科研成果
  • 研究院信箱
首页 >科研团队 > 耐盐碱新种质选育

耐盐碱新种质选育

  • 耐盐碱新种质选育
  • 盐碱地土壤提质增效
  • 盐碱地高效智慧种植
  • 盐碱地农田生态维护
  • 盐碱地农产品品质分析与加工

耐盐碱玉米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团队

    2024-03-01 09:35:33           浏览数:0

  耐盐碱玉米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团队成员长期从事分子生物学、相关组学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发改委基地建设、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等多项科研项目。在玉米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转基因技术及转录组、蛋白组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收集、创新了大量玉米特异种质资源,选育了一批玉米自交系,先后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进步奖等奖励10项;公开发表有关学术论文200余篇,主编或参编著作6部;获作物新品种专利8项。

  一、团队介绍

  主要负责人:宋希云

  团队成员:宋希云、裴玉贺、赵美爱、郭新梅、李军、张恩盈、李朝霞

  二、研究进展

  1、利用GWAS和QTL进行优异基因的挖掘。在盐碱地种植277份玉米自交系和45份常用杂交种,鉴定玉米耐盐新种质,获得了玉米株高、穗位高、茎粗、叶长、叶宽、叶面积、叶绿素含量等主要农艺性状的SNP标记位点,筛选耐盐相关性状的候选基因。

  2、主要借助Co60-g射线辐射、高能混合粒子场等诱变育种技术、单倍体育种技术、远缘杂交技术、组织培养技术、基因工程、染色体工程、细胞工程等多种手段鉴定和筛选可供玉米育种利用的高产、优质、抗逆、适应机械化收获等综合性状优良的玉米种质。搜集创新糯质玉米种质200余份,搜集创新普通玉米种质1000余份。

  3、在转录、翻译等不同表达水平评价含有优质基因的遗传材料,并结合传统的阶梯式杂交育种方法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手段和转基因手段整合有利基因,培育综合性状优良的玉米新品种,审定玉米新品种12个,其中,鲜食玉米品种6个,普通玉米品种6个。

  三、研究展望

  1、继续进行玉米优异分子标记的筛选和利用,挖掘玉米优异抗逆新种质;

  2、继续进行玉米耐盐抗病新品种的选育工作;

  3、进行新品种的评价和推广工作,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 上一篇: 优质甘薯新种质创制及立体式高效脱毒快繁技术团队
  • 下一篇: 耐盐碱大豆新品系选育团队

Copyright 2008 青岛农业大学版权所有 Ver 6.5 鲁ICP备1302853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104号
地址:  邮编:266109  电话:   站长统计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