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1 10:20:06 浏览数:0
以利用60Co-γ射线辐射诱变的方法建立的大豆突变体库和收集的大豆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筛选培育适宜在中重度盐碱种植的高产、高蛋白、高油、抗病等优异的大豆新品种(系);同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采集高通量大豆盐胁迫表型性状,对大豆盐胁迫表型进行检测与分类。
一、团队介绍
团队负责人:赵龙刚
团队成员:韩仲志,吴广霞,朱丹,栾鹤翔,谢甫绨,姜德锋
二、研究进展
1、以菏豆12、沈农6号和齐黄34为材料,利用辐射诱变方法建立了3个大豆突变体库,筛选出适宜在3‰以上盐碱地种植的大豆新品系20个以上,其中青农豆641,青农豆3号、青农豆28等15个品系耐盐碱度达到4‰;收集了大豆种质资源500余份,在盐碱地田间筛选300份以上,筛选出青农豆2317等22个品系含油量超过22%,最高含油量达26.3%;30个品系耐密程度达2万株/亩;17个优良品系小区试验超过300公斤/亩;
2、构建了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目前已经成功创制基于RNAi的GmEF1a和GmVATPase转基因材料,均表现优异的抗SMV性状;
3、利用RGB图像初步构建了大豆籽粒、豆荚、叶片、植株的计算机视觉表型检测和冠层无人机表型分析方法,品系鉴别力达到95%以上。
三、研究展望
1、通过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分子育种以及表型组学辅助育种的方法,继续进行高产、耐盐、高油、高蛋白等优质大豆新品种培育研究工作;
2、集成盐碱地绿色高质高效大豆栽培技术体系。
Copyright 2008 青岛农业大学版权所有 Ver 6.5 鲁ICP备1302853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104号
地址:  邮编:266109  电话:   站长统计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