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3 08:37:44 浏览数:0
针对黄三角盐碱地区耐盐牧草品种资源缺乏、优质粗饲料资源短缺,畜牧养殖业中存在的种养脱节等问题,聚焦优质新型耐盐饲用芒草资源的培育与中重度盐碱地草畜一体化绿色开发的关键问题,打造适于黄河三角洲地区饲用芒草高产高效种植-盐碱地生态修复-优质饲料生产的种养循环产业模式。
一、团队介绍
团队负责人:周功克
团队成员:孔英珍、唐贤丰、王丛鹏、刘宇、刘福妹、孟杰、王殿、王萌
二、研究进展
1、团队目前已收集饲用芒草种质资源450余份,筛选、培育耐盐饲用芒草新种质材料30余份,在我省滨海盐碱地推广种植、示范数百亩。
2、针对饲用芒草抗逆性强、适应边际土地的特点,解析了饲用芒草的耐盐机制,开发了饲用芒草用于盐碱地生态修复和治理的体系,使饲用芒草可在中重度盐碱地种植。
3、开发饲用芒草青贮高值化利用技术,经过改良的饲用芒草资源经青贮发酵后可作为优良饲料,与青贮玉米品质相当,饲用芒草的生物量可达玉米的2-3倍,种植和管理成本低,经济效益高。
三、研究展望
1、针对黄三角盐碱地区存在的问题,研究重点是培育适合重度盐碱地种植的高产、高蛋白、耐盐优质饲用芒草新种质。
2、构建盐碱地规模化高产高效种植体系,开发高品质饲用芒草青贮饲料和干草制备关键技术,打造种养循环产业模式。
3、提供可复制的样板,解决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改造和农区生态草牧业发展的困境。
4、为盐碱地区生态环境修复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模式和解决途径。
Copyright 2008 青岛农业大学版权所有 Ver 6.5 鲁ICP备13028537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104号
地址:  邮编:266109  电话:   站长统计   意见反馈